冷灰
24号
启体

第275章 法正不死,便无三国(1 / 2)

作者:酷酷的橙子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三国时期著名的十大谋士,曹魏有四人,孙吴有三人,蜀汉也有三人。

属于曹操手下的谋士,有司马懿,贾诩,郭嘉,荀彧。

在孙权手下任职的,则有周瑜,鲁肃,陆逊。

刘备手下也有三个著名的谋士,诸葛亮,庞统,法正。

法正的名望甚至要比庞统大,因为他活的时间比庞统长,尤其在领兵打仗的问题上。

刘备对法正可以说是言听计从,甚至有一种说法,法正不死便无三国。

法正的逝世就好像蜀汉断了翅膀一样,形式急转而下。

如果没有法正,也就没有刘备的立足点。

刘备军团迟早会被孙权或曹操吃掉,顶多二分天下,不可能有三分天下。

再说如果法正还在,凭借其才华智谋,东吴必败。

也正因如此,便有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,足可见法正的厉害之处。

在三国时期众多谋士的瞩目之下,苏晨向大家公布了最后一个著名的谋士。

“法正,字孝直,陕西眉县人。”

“法正的祖父法真气节清高,颇有美名。”

“汉献帝建安初年,恰逢天下发生饥荒。”

“于是法正和同郡的孟达一起南下入蜀,依附益州牧刘璋。”

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法正才被刘璋任命为新都县令,出外任职。”

“后来又被刘璋召回成都,升任军议校尉。”

“当时法正在刘璋帐下既得不到信任和重用,又遭到本州县一起客居在蜀地的同乡非议。”

“认为法正品行不端,因此才会不得志。”

“益州一官员张松和法正友善,私下认为刘璋不是有所作为的英主,常常为此暗自叹息。”

“建安十三年,刘璋派遣张松作为使者前往许昌拜见曹操。”

“张松没有得到曹操的礼遇,回到成都后就在刘璋面前诋毁曹操。”

“劝其与曹操断绝关系,转而结交豫州牧刘备。”

“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,询问张松可以派谁为使者前去拜见刘备,张松于是举荐了法正。”

“法正推辞不去,假装不得已才接受了这個任务。”

法正:我的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,正好和主公刘备的字完全相同,或许冥冥之中我和主公就有缘分。

得知自己入选三国十大谋士,尽管早有预料,可依旧欣喜不已。

他非常清楚这份荣誉的意义,意味着自己的名字得以流芳百世,被后世人所铭记。

他的祖父法真有很大的学问,名声自是不必说,非常受人尊重。

由于家学的熏陶,所以他从小的家教以及学问也是极好的。

建安初年的时候,曹操刚刚统一北方。

那时候天下饥荒,他不得不和同乡孟达一块儿入川投奔刘璋。

一是来益州避难,二是混个官做做。

毕竟他出身书香门第,凭借自己的才学,应该可以干出一番事业。

但他很快发现,刘璋此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软蛋。

而且没有伯乐的眼光,不识人才。

其次刘璋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,只想安居一方,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

所以尽管他满腹的才学,在刘璋面前也得不到任用,只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县令。

乱世之下这个地位对于普通人绰绰有余,但对他而言,实在是埋没了自己的才华。

不仅他对此很郁闷,就连身边的同乡都嘲笑他。

和他一起来益州的同乡多多少少都在官场上小有名气,同乡见面会上他就是遭到冷嘲热讽的那个。

他虽然觉得自己跟别人聊不到一块儿去,但是偏偏和张松一见如故。

原因无他,因为他们俩人都觉得自己是天下难得的奇才。

他们两人都知道刘璋不是一个英明的主公,于是就有了另谋明主的想法。

北方的曹操势力越来越大,刘璋派张松出使曹营找靠山。

张松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,直接就放弃投奔曹操,转而想要投靠刘备。

在张松的花言巧语之下,刘璋同意和刘备联合一起对抗曹操。

而他作为使者前去拜见刘备,经过和刘备的一番交谈,他立马就认定了雄才大略的刘备。

“法正返回成都,对张松表示刘备有雄才大略。”

“两人暗中商议达成一致,愿意拥戴刘备为君主,然而一直没有得到适当的机会。”

“建安十六年,曹操进攻汉中张鲁。”

“刘璋听说后,深感恐惧。”

“张松就趁机向刘璋建议,不如迎接刘备前来益州。”

“想让刘备讨伐张鲁,协助抵抗曹操的大军。”

“刘璋听取意见,又派遣法正为使者,率兵四千人前往荆州迎接刘备入川。”

“法正见到刘备后,向他说明了刘璋的想法,又暗中向刘备献计策。”

“以刘备的雄才大略,对比刘璋的懦弱无用。”

“倘若以张松作为内应,趁机攻占益州。”

“然后凭借益州的殷实富裕,以及蜀中的山川艰险的优势,成就帝业易如反掌。”

“刘备对法正的分析深以为然,于是留下诸葛亮、关羽等人镇守荆州。”

“亲自率领万余人逆江西进,前往益州。”

“刘备率军抵达涪城,刘璋亲自率领部众前往迎接。”

“刘璋资助刘备粮草辎重,让他率兵进攻汉中张鲁。”

“建安十七年,刘备的军队驻扎在广元,收揽人心。”

“恰逢曹操率大军进攻孙权,孙权求助刘备,刘备向刘璋请求资助兵马粮草。”

“刘璋没有满足,刘备于是率军进攻刘璋。”

李世民:法正不忠不义,可谓罪臣,但刘璋也实在是愚蠢。

不管刘璋有多么愚蠢,但法正背叛旧主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
法正出使刘备之后,回来成都就和张松密谋要投靠刘备。

要知道,当时刘璋控制下的益州最聪明的两个人就是法正和张松。

这两人要是不忠,那刘璋的末日就不远了。

而在法正和张松决定投奔刘备之后,就打算把益州当作投靠刘备的诚意。

在这两人的努力之下,益州和荆州的关系已经好到了一个新高度,但是卖主计划还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。

后来时机终于来了,曹操宣布西征汉中,借道关中去打张鲁。

曹操派出精兵强将,不仅让关中害怕,让千里之外的益州也感受到了震动。

如果曹操攻下汉中,以汉中做跳板,随手挥师南下就能把益州也灭了。

如果曹操收编了张鲁的力量,那后果更不堪设想。

刘璋急的直冒汗,法正心里则是乐开了花,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到了。

于是张松忽悠刘璋,可以请刘备这个外援一起对抗曹操。

刘备和刘璋同属于汉室宗亲,而且那时益州和荆州关系还不错。

在法正和张松两人天花乱坠的花言巧语之下,刘璋稀里糊涂的就答应了。

而法正带着四千人去荆州请刘备,一见面就直截了当的投奔刘备。

话里话外,都是要把益州送给刘备,以便作为刘备的基业,最终成就霸业。

法正的一番话把刘备说的是怦然心动,更何况益州土壤肥沃资源丰厚,于是乎就下定了决心要夺取蜀。

在刘璋的热烈欢迎下,刘备带兵来到益州。

真实的目的是借着攻打张鲁的旗号,吃掉益州地盘。

成功进入益州的大门之后,刘备沿途还收了不少好处。

以刘备当时的实力来说,反攻益州的实力已经是有的了。

但刘备平生行事最为稳妥,喜欢搞以德服人。

况且刘璋如此热情好客,大大出乎刘备的意料,搞得刘备都不好意思对刘璋下手了。

后来刘备借着刘璋给予的军事物资作为基础,稳扎稳打,由北向南一步一步的直取成都。

之后曹操率大军进攻孙,孙权向刘备呼救。

刘备打算先回荆州一趟,临走之际顺便找刘璋讨点兵力和物资。

刘璋请刘备过来就是为了对抗曹操的,现在刘备要落荒而逃,还要狮子大张口。

这一番操作让刘璋有点明白过来自己引狼入室被骗了,于是和刘备撕破脸。

“刘备诱斩刘璋的部将杨怀和高沛,进占涪城。”

“刘璋的部下郑度向他建议,刘备孤军深入,兵力不满万人,手下的人还未真心拥护他,军队完全没有粮草辎重,只是凭借田野之中的谷物作为军粮。”

“如今之计,不如坚壁清野,将巴西、梓潼两郡的百姓全部迁到涪水以西地带。”

“然后烧毁当地粮仓和田野之中的庄稼,深沟高垒坚守不出。”

“刘备的军队前来,不与他作战。”

“长久下去,刘备的军队缺乏粮草,不出一百天自然就会撤退。”

“到时再以大军追击,必然能够擒获刘备。”

“刘备听说了郑度的计策,很是担心。”

“询问法正如果刘璋果真如此,应该怎么办。”

“法正表示刘璋一定不会采用郑度的计策,无需担心。”

“果然如法正预料的一样,刘璋向属下表示抵御敌人是为了安定百姓,岂能迁居百姓以躲避敌人。”

“刘璋于是罢黜郑度,不采纳他的计策。”

“建安十八年,刘备率军包围广汉。”

“法正写信给刘璋,向他分析形势。”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