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六十章参谋长,八路说,打算在近期杀了您!(1 / 2)

作者:扑街写手路人甲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“降落。”

当鬼子的技术人员,因为跳频信号震惊到难以置信的时候。

北评郊区。

五架运五运输机缓缓降落在平整的硬质土地上。

一千马力的轻质发动机带来的澎湃动力,超轻质机体,加上双翼带来的优秀空气动力学,搭配系统的可靠制造工艺,

让运五起降性能极佳。

甚至超过了原型。

轻载状态下,既载重不超过七百公斤的情况下,对跑道需求极低,如果飞行员飞行技能过硬,甚至可以直接在半硬质泥土地面起降。

而随着飞行员飞行时长的提高,此时部队中,能在泥土地面起降的飞行员,已经超过了十七个。

要知道,

运五来到独立团,来到太岳根据地,其实也才两个多月时间而已。

即便有系统大爷的优秀顶尖教官,即便燃油和零件不限量,可以使劲的实机飞行,即便运五是一架非常适合操控的飞机。

但本身部队的飞行员就脱离飞行很久,经验缺乏。

能在两个半月时间内,完成对一架新飞机的完全掌握,并且成为个中翘楚,可不仅仅是长时间实机飞行能够做到的。

与此同时。

还有两架满载的运五,开始在北评上空盘旋。

一张张新华报,从机舱后被打开的仓库飘落。

落在北评之中。

夜空下。

鬼子和北评城老百姓听着天上飞机的轰鸣声,纷纷抬头看去。

老百姓目光欣喜——鬼子又要吃亏了!

鬼子则是目光忿怒焦躁——新华报中的消息,对蝗军来说,就没有一个好消息。

“搜!”

“一张也不能放过。”

“全部搜剿!”

华北方面军渡边参谋长当即命令部队出动,收缴报纸。

但他也知道,来自一千多米高空的报纸,会随风洒落在北评城的每一个街道和角落,想要全部搜剿,毫无可能。

“给我拿一张过来。”

渡边参谋长决定看一看里面的内容。

···

“新一期的新华报。”

北评郊区,临时跑道中。

忙碌完毕,运输机起飞离开,同志正在收拾辅助降落灯,文生终于有了点时间,打开了手里最新的一期的新华报。

这一期,必然是对百团大战的总结。

翻开报纸,由于折叠存放的原因,第一眼映入文生视野的,是侧版关于新一团攻打虎亭据点的战斗的报告。

“战防炮!”

“反坦克火炮!”

看着照片中央,丁伟屁股下的PAK40反坦克火炮,文生目光绽放精光。

作为一名潜伏在鬼子控制城市,而且华北方面军指挥部所在城市的地下情报人员,即便他已经将,喜怒不形于色,但依旧忍不住惊喜出声。

部队终于有反坦克火炮了。

而且文字介绍,还是75毫米口径的。

这回,不仅仅是鬼子坦克,就连鬼子碉堡,也是纸糊的了。

“战防炮?”

听到声音,周围的同志们纷纷凑过来看的热闹。

“哈哈,咱们也终于有战防炮了!”

同志们一齐高兴起来。

部队有迫击炮。

从小到大,60口径的,82口径的,120口径的,从近距离火力压制,到远距离火力炮火支援。

都有!

但一直没有身管炮。

而迫击炮,虽然火力猛,但毕竟是步兵支援火炮,用于攻坚,以及用于炮战,就差了一些。

如今终于补上来了。

“估摸着,咱们野战榴弹炮也快了。”

有同志当即畅想推测。

身管战防炮出现了,榴弹炮还会远么?

“我也觉得。”

众人纷纷赞同。

众人继续翻阅手里的报纸。

“这就是杨村?”

报纸被翻到第二页。

是关于太岳根据地杨村的照片集。

在表现根据地风貌的照片上,老夏没有摆拍,而是选择了抓拍,

时而宛如拱手远眺视角,时而又如不经意间的一瞥。

可以看到,被鬼子炸毁,至今还未修复的房屋,以及在残骸前的收拾忙碌的老百姓和八路军战士,也能看到崭新的,使用优质木梁和火砖的新房屋。

可以看到,田地被鬼子破坏的惨状,也能看到,正在新屋门口,大快朵颐的老百姓。

也可见,乡间山路上,或是背着大袋粮食,或者挑着粮食,或是赶着驴车驼载着粮食的老百姓。

即便因为缺乏彩色油墨,至今新华报图片还是黑白色,但依旧能让每一位同志都感受到,根据地的坚韧,以及根据地此时的富饶。

“好啊!”

这一系列铺满整个副版的照片,众人欣喜不已的同时,也纷纷长舒一口气。

根据鬼子的报纸,按照鬼子的说法。

太岳根据地遭遇鬼子一个师团的扫荡,整整三万多鬼子进入根据地破坏一个月,不仅仅歼灭了八路军的主力部队,还摧毁了大量田地和粮食。

彻底破坏了太岳根据地,

他们当然知道,鬼子二十七师团是被赶出来的,也知道,部队主力完全没事。

但三万多鬼子,进入根据地是事实,

田地被破坏,房屋被破坏,也是无法否认的事情。

根据地被破坏,到底有多么严重?

老百姓的粮食,还够吃么?

如今报纸上看来,老百姓粮食够吃,根据地虽然被破坏严重,但影响不大,修复工作也在快步进行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