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151章 暴殄天物(1 / 2)

作者:李童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本届国民文学奖有两个主题,参赛者只要选其一就可以,不过张昭不这么想,他既然是冲着反击“作曲家高高”去的,自然是要越高调越好,选一个主题怎么能显得出他的才华,又怎么能震慑宵小呢?

他要两个主题一起写,这样才能达到最大化的震慑效果。

首先是“读书有用还是无用”,像前世就有过相同的辩论,读书当然是有用的,要是没读书,你连辩论的资格都没有。

张昭很快就想到了一首诗,就是北宋神童王洙写的《神童诗》,其中有一段就阐述了读书的作用。

“天子重英豪,文章教尔曹;

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少小须勤学,文章可立身;

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。

学问勤中得,萤窗万卷书;

三冬今足用,谁笑腹空虚。

自小多才学,平生志气高;

别人怀宝剑,我有笔如刀。

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;

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”

其实《神童诗》很长,后面还有七八倍的篇幅,但与“读书有用还是无用”关系不大,而且光是这一段,就足以阐明主题了。

写完后,张昭再看向“学习是否需要老师”这个主题,同样是个伪命论,估计出题者真正想说的是,学习当然需要老师,没有老师,光凭自学又能有什么成就?

这就更简单了,张昭随便回忆了一下,很快就想到了一篇文章,同样是一首古文。

“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

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……”

“……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”

这篇《师说》,是唐代韩愈写的一篇议论文,反复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,恰好贴合“学习是否需要老师”这个主题。

两个主题,一首诗,一篇文章,张昭检查了一遍,确认没有错字后,这才整理了一下,按照国民文学奖的官方邮箱地址发送了过去,接下来,只要等待审核就可以了。

……

陈泰是一名国文大学的副教授,同时也是国民文学奖的审核编辑,像他这样的审核编辑有很多,都是各所大学文科的教授或者副教授,足有数百个之多。

每人都有组委会官方给特别开通的官方邮箱,凡是有投稿作品,会自由分散到他们这些审核编辑的邮箱之中。

和往常一样,陈泰吃过晚饭,就戴好眼镜,坐到电脑前准备审稿的工作。

每年参加国民文学奖的人很多,无论是学生,还是已经步入社会的工作者,或是一些喜好文学上了年纪的老人,都会参加这一年一度的文学盛事。

不过参加是一回事,能不能进入正赛就是另一回事了,每当国民文学奖开始之时,参赛者需要写一篇作品投稿,经过审核通过之后,才能算正式参加比赛,也就是正赛环节。

而能通过这一审核环节的,微乎其微,数百万人之中,估计也就只有几千人进入正赛,然后在这几千人之中,去争夺文学的至高奖项。

可以说,在几百万人里面选出那么几个最具才华的人,难度可见一斑了。

而能通过正赛审核环节,也是一种荣誉了,起码比那些参加了比赛却连审核都通不过的人强。

陈泰一边想,一边点开邮箱里分配过来的投稿,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看了起来。

作为国文大学的副教授,学识自然不用多说,基本上一篇作品的好坏,从第一句话开始,他就能确定大半。

所以陈泰看稿很快,除非真有什么好文章,他才会仔细研读,将速度降下来。

但看了几篇后,都没有让他眼睛一亮的,大多是一些平庸之作,如此又看了十多篇,他准备再看一篇就休息一下,做做眼保健操,舒缓一下眼睛的疲劳。

点开这个名为“张昭”的参赛者的邮件,陈泰先是匆匆瞥了一眼,然后身体微微一震,再也移不开目光了。

虽然只是匆匆一撇,但他根据对方文字的排版,已经看出来,这是一首诗。

居然是诗!

陈泰惊讶不已,按说国民文学奖虽然不限参赛作品体裁,但几乎所有人都是以写文章来参赛,毕竟文章才是最好写的,像诗词这种实在太考究人的文学功底了,并且也最易出错,稍微疏忽一点,就可能前功尽弃。

可这个叫“张昭”的参赛者,居然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以最难的体裁来参加比赛,是真的自信呢,还是出其不意哗众取宠?

陈泰来了点兴趣,这是他审稿以来第一次看到以诗为体裁的参赛作品。

“记读书有用还是无用——《神童诗》。”

这是标题,除了阐名是以哪个主题来写的作品,也标明了诗名。

《神童诗》?这个好像跟“读书有用还是无用”没什么练习。

压下心中的怀疑,陈泰继续看了下去。

“天子重英豪,文章教尔曹;

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”

看到开头四句,陈泰全身又是一震,竟然是写的古诗。这就更加罕见了,要知道写诗本就不容易,而其中最难的就是古体诗了,这个名为“张昭”的参赛者,胆子真的那么大吗?

不过不得不说,开头这四句确实让人惊艳,而且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次的主题,“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”,各行各业都是下品,唯有读书才是最高尚的,简直写到了他的心坎里。

陈泰内心激动了,他有预感,这首诗光凭这四句,就有入围正赛的资格了。

“少小须勤学,文章可立身;

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。

学问勤中得,萤窗万卷书;

三冬今足用,谁笑腹空虚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