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354章 战略合围(1 / 2)

作者:左茂行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崇阳城是座小城。湘军抵抗很顽强,与右二军陆战队员展开巷战。

崇阳城东有一座要隘名叫白霓桥,与崇阳互为犄角,由吴坤修的弟弟吴修凯率领。

惊闻右二军猛攻崇阳,吴修凯当即率领一千五百湘军增援崇阳。

白霓桥和崇阳中间隔有一条大河—陆水,右二军铁甲舰在陆水上不断巡游,阻止湘军渡河。同时,右二军在陆水西岸预设一千兵马,防止吴修凯的湘军渡河。

吴修凯部湘军在渡河时伤亡很大,只能放弃渡河,眼睁睁地看着右二军攻入崇阳。城内硝烟四起,吴修凯心如刀割,却无可奈何,只得引兵撤回白霓桥,与通山方向的田兴恕部湘军加强联系。

崇阳这边,右二军既有武器优势,又用三三制战术,打得湘军毫无还手之力。战至傍晚,右二军陆战已经基本控制了整个县城。

湘军守将吴坤修见势不对,乘着夜色,率领数百名残军打开北门,向城北方向逃去。

右二军已提前在北门外埋伏好兵力。湘军残军出城时,又免不了被右二军杀伤一番。只是夜色诲暗,右二军伏兵未能大量杀伤湘军。而湘军只顾着逃命,队形混乱,走失走散不少。

最后,吴坤修清点兵马,只剩下三百人马,忍不住仰天长叹。他在湘军号称骁将,“彪字营”与太平军战斗也从未吃过败仗。

这复兴军怎么就这样厉害呢?才一个下午,就被他们攻陷了崇阳。两千守军死伤惨重,只逃出来三百人马。这样下去,这仗还有法打吗?

尽管如此,吴坤修还是派人与蒲圻守军取得联络。不出所料,蒲圻也已被右二军攻陷。攻城方法如出一辙:

右二军先以舰炮轰破城墙,再从城墙缺口穿入城内,与湘军展开巷战。

一切就像是提前预演过一样似的,一切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似的。

吴坤修敢于从城北方向突围,颇出右二军意料。因为城北靠近武昌,湘军从城北突围,与右二军遭遇机率更大。若是向城南方向突围,则可退至通城。

此时的通城仍为湘军所占有,只要吴坤修退到通城,就可以从通城撤回湖南。

出人意料的是,吴坤修向城北方向撤退,与蒲圻败兵汇合,得到一千人马。

当晚,吴坤修率领一千残兵绕过崇阳,渡过陆水,与驻守白霓桥的弟弟吴修凯汇合,得到三千人马。

兄弟两个劫后余生,抱头痛哭,决定与田兴恕联成一体,或攻崇阳、或攻通山。两军联合,可得七千人马,方有可能夺下崇阳或者通山。

只要能夺下一城,湘军就有退路,不至于被复兴军切断粮草、退路。

吴坤修负责守崇阳,自然主张攻崇阳。田兴恕一直在通山与复兴军对峙,自然主张进攻通山。两人谁也不能劝服对方。

就在他们争执不休的时候,复兴军南路军主力已经悄然而至。

南路军又分左、中、右三路。

右路由左七军第四师两千人、太平军陈玉成部六千人组成,以第四师师长程险峰为统领。右路军沿长江沿岸,主佯攻,牵制武昌城外的湘军主力。

中路为主力,由左七军军长冯桂芳亲自率领,包括左七军直属部队、第二师大部、第四师一部、太平军杨辅清部,共有人马一万八千人。

中路军从建昌府出发,乘船沿修水逆流而上,直至赣西边城义宁州。主路军在义宁州停船上岸,走小道翻越幕阜山,直插湘军敌后。

幕阜山位于鄂、湘、赣三省交界处,山高路险,绵延数百里,不适合大部队行军。中路军以主力翻越幕阜山,颇能出敌不意。

左路军由左七军第四师四千人、太平军黄文金部四千人组成,由左七军参谋长卢波克指挥。左路军为辅攻方向,主要负责牵制湘潭、长沙、株洲一带刘松山的湘军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