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二千三百四十一章 报国无门目无亲(1 / 1)

作者:指云笑天道1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刘穆之笑着摆了摆手:“二位,请勿太过激动,如果陶先生真的是奸细,又怎么会带着大军攻陷江陵,赶走桓振呢?桓玄把他安置在陛下的身边,可未必就代表他就是桓玄的心腹,就象我刚才说的那样,我们满殿的宾客,不都曾经接受了桓玄的官职吗?王公子还娶了桓玄的女儿,要这么说,是不是大家都应该先查查自己呢?”

这下子,王愉和王绥给说得哑口无言,无奈地坐了下来,刘穆之看着陶渊明,平静地说道:“陶公,你能说说你是如何引大军袭取江陵的呢?”

陶渊明微微一笑,说道:“陶某的祖先,是开国功臣,国家忠良,所以家风一直教训我,要忠于大晋,造福苍生,虽然家道中落,但这个先祖的教诲,不敢或忘,所以陶某在山野之中时,也是勤学苦读,学得文武艺,就想着有朝一日能报效国家,尽自己的一份心力。”

刘穆之点了点头:“很好,这点上,我与陶先生应该是心有灵犀啊,这么说来,你后来就投效了桓玄?”

陶渊明淡然道:“大晋实行察举制度,要出来做官,要么需要有名士的风评,要么需要有在朝堂为官的高门世家的举荐,陶某当年也曾经两次来建康城,希望能得到权贵高门的赏识,只可惜,我连世家的大门也无法进入,当年还是王国宝执政,不要说他,就是连王将军家的外门,我也不得进入啊。”

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王愉的身上,王愉胀红了脸,大声道:“一派胡言,我怎么不记得此事呢?你,你这分明是诬陷我!”

陶渊明笑着摇了摇头:“王将军,陶某可没有诬陷你的理由啊,也许你是安坐家中,或者是出外交游,不会数数你家门口摆着队想要求见的宾客和马车有多少,而我,就是一个连马车也没有的穷酸文人,连建康的官话都不会说,不要说是你,就连你家看门的,也会把我往后赶呢。”

刘穆之笑着摇了摇头:“都说高门深似海,看来王将军家的门槛也是高得可以啊,陶先生的这番遭遇,想必很多出身不高,却才华满身的低层士子都经历过,所以上品无寒士,下品无高门,这话百年前就有人提过,现在也一样啊。”

王愉咬了咬牙:“该死的狗奴才,竟然有眼不识高人,看我回去怎么收拾他!”

庾悦冷冷地说道:“罢了,王将军,你家的这种情况,各家都差不太多,想必当年陶先生也来过我庾家,谢家,郗家。不过,你这么聪明的人,当时也是有名动天下的桃花源记这样的作品,难道真的连一个引见的有身份的朋友也没有吗?”

陶渊明摇了摇头:“陶某山野之人,桃花源记也不过是后来在桓玄幕府中才被人传开,我来建康的时候,举目无亲,也没有旧识,只能自己碰碰运气,其实连我来建康,也是殷公给的盘缠,不然的话,我来建康都是不可能的事,是吧,殷公。”

他看向了坐在门边的殷仲文,殷仲文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:“这个,陶公大才,殷某一向佩服,这点小忙,举手之劳而已。”

庾悦和王谧对视一眼,心照不宣地一笑。他们顿时就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,陶渊明之才,殷仲文自然识得,但越是如此,越是不能让他威胁到自己,他不引见陶渊明去当时的殷仲堪手下,却给他一些钱让他去建康,又不写信或者是托人举荐,分明就是想让陶渊明四处碰壁,最后心灰意冷地自己回归山野,如此一来,自己既没明面上得罪陶渊明,还有一个赠钱慷慨的名声,甚至可以得到陶渊明的感激,不可谓不算路深远。

陶渊明却是笑道:“不过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啊,虽然没有在建康找到路子,但是回荆州的路上,却是意外地与那卞范之同行,当时他也是要去投奔桓玄的,就把我举荐到了桓玄的幕府中当了一个文书,而那桃花源记,也正是卞范之出钱雇人抄了很多本,四处传播,才让我有了点名气呢。”

刘穆之笑了起来:“原来是卞范之所为啊,你是文人,写文作赋拿手,而他是谋士,所图者乃是军政之事,而且,在桓玄那里,卞范之和殷太守一向是互不相让,留下你这位大才子,恐怕也是他对付殷太守的一着吧。是不是这样呀,殷太守?”

殷仲文打了个哈哈:“这个,这个陈年旧事,不提也罢,我主要,我主要是觉得卞范之这个人心术不正,总是教唆桓玄犯上作乱,可以说桓玄最后行这谋逆之事,也少不了他的挑唆。”

说到这里,殷仲文顿了顿,看着陶渊明:“不过,陶先生却是一股清流,没有跟他们同流合污,这点我可以作证。那卞范之图谋这些篡逆之举,也不会跟陶先生商量机要之事的。他连我都要防着,怕我抢了他的功劳,更不用说对于陶先生了。”

陶渊明微微一笑:“殷太守所言极是,不过,也是因为我一直受到先祖的家训,不可以行篡逆之举,其实桓家的名声,我不是不知道,但当时我报国无门,无人举荐,只能暂时栖身他的幕府,毕竟当时的桓玄,是朝廷正式的南蛮校尉,广州刺史,至于谋逆之举,乃是后事了。我当时为他做事,也是为朝廷效力,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。”

刘穆之点了点头:“不错,其实我们这些下层士子,没什么选择的权力,有这种大将的幕府常识,肯给个机会,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。至于后来桓玄篡逆,不是我们这些人可以阻止的,别说是你,就是现在满堂的诸公,当年不也都是一时受形势所迫,当了桓玄的臣子吗?这点,我想没有人可以苛求陶先生你的。”

这话说得所有在场的人都惭愧地抬不起头,陶渊明微微一笑:“可是,就象刘镇军,刘长史这些忠义之士,一时隐忍,终将起兵复国一样,陶某虽不过一介文人,职位低微,但也心怀忠义,想着有朝一日能凭自己的力量,为大晋做点事。本来我是准备从伪楚朝中辞官回家,不为之效力了,可是没想到,这时候正好碰上京口建义,也让我有一个报国的机会。”

ps:因为后台失误,把后面定时更新的2352章提前在上午更新了,现在已经把内容替换了过来接上了新章节,今天的两章就都在这里了,下午五点的更新取消,特向广大读者致歉。如果内容上仍然是2352章的朋友,可以尝试删除本书后重新加书架,这样就能调整过来了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