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一千五十四章 为人臣者当忠于事(两更合一更)(2 / 2)

作者:幸福来敲门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“不过一旦建成,不仅可以占据鸣沙,北望兴灵,与西贼韦州接壤,大可借此为跳板以轻兵突骑袭击西贼心腹之地。”

“也可向西攻取天都山与熙河路会州联通,全面占据天都山沿线。”

官家听着徐禧的分析,不由露出悠然之色。

东西夹击打通熙河路和泾原路交通线,对于官家而言有等天然的吸引力。

夺取这里不仅可以为秦凤路,熙河路,泾原路三面屏障,还可以捣毁西夏南下点集的补给基地,并顺势控制这一带的蕃部。

最后以点带面,彻底威逼西夏。

官家对徐禧问道:“泾原路兵马如何?”

徐禧道:“自庆历以来,泾原路兵马便多马军,其中镇戎军顶在西夏最前线的边郡,兵马最精,但重兵在渭州一线。行将兵法后,一共九将,分驻各地。”

“此为守内虚外之策!朕要将九将添为十一将!”

徐禧听了官家所言犹豫,官家见了徐禧的表情道:“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?”

徐禧谨慎地道:“陛下,泾原路之事还请三思,毕竟之前所议都从鄜延路,环庆路出兵夺取横山,收复银、夏、宥三州。”

徐禧的意思从泾原路出兵,等于动摇了之前决定,以官家左右摇摆的习惯而言,这显然不好。

哪知官家不怒反喜,反而笑着夸道:“徐卿真乃忠实之人!”

徐禧被官家突来的称赞弄得一时不知所措。

徐禧道:“臣鲁莽。”

徐禧离开后。

官家熟思,章越虽持缓攻之论与自己全面攻夏之论相左,但论到用兵精到无论徐禧,吕惠卿都不如他。

看来泾原路确有可行的地方。

此刻他想起章越那桶中之球的故事。

官家虽不知什么是贝叶斯定理,也不知道章越所言先验概率之事,不断补充新信息,得出一个后验概率,不断修正自己判断的道理。

但官家懂得什么是‘行之力则知愈进,知之深则行愈达’。

一件事要想知道对不对,一定要先干了再说,然后不断用新的信息修正旧的认知,再用新的认知指导下一步行动。

至于新的信息,一面来自听言,一面来自对实践的正确认知。

其实往里面掰深了说,章越之论并无那么玄乎,朕已得其全部章法,不过如此而已。你章越要告疾便告疾去,朕不求你强起,还能控盘全局。

想到这里,官家将目光放在陕西路地图上,将从旁提起御笔,沿着泾原路泾水河谷方向上寻,最后出镇戎军方向向北。

最后官家手中的御笔在没烟峡,石门关之处停留了一下,然后圈了一个圈。

这一圈下去后,便是几十万民役被动员征发,十几万兵马整装北行。

天子之怒,伏尸千里!

……

章府之内。

章越安然自在地‘养病’。

虽说他还不到四十岁,但谁还没有个感冒发烧的时候。

章越丝毫不担心自己不在中书大权旁落,他于权位素来是既来之则安之。大丈夫要能上也能下,几起几落都是寻常事。

官家‘犯浑’,自己就没有必要惯着他。

一个人要敢于翻脸。一个人活着谨小慎微,不敢发生冲突,事实上该得罪的人照样得罪。

但话说回来,翻脸也是有技巧的。

切记一句话,你可以表达愤怒,但不可以愤怒的表达。

有的人人际关系之所以一塌糊涂,便是在表达愤怒和愤怒的表达之间,没有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
特别口不择言地宣泄输出,这是最害人的。伤人的话没有说去之前,你便是他的主人,话说出去以后,一辈子都是他的奴隶。

在朝堂上怼君,在百官面前令他下不了台便是没找好君臣之间的平衡点,所以章越选择告疾,既表达自己的不满,也顾全了天子的颜面。

上位者也是人,即便是官家,不要轻易选择顺从。

章越躺在榻上,看着面前的陕西地图。

这是当年他为熙河路经略使亲手所绘的。

对于官家是否接受泾原路出兵之事,章越并不着急,这条路线历史证明是伐夏唯一可行路线,无论是谁最后都要走到这条路来。

全面占领天都山,兵抵鸣沙一线之后,最后再集结雄兵猛将直破兴灵二府,完成灭夏的不世之功业。

章越自统兵熙河以来,便心心念念怀此宏愿!

持手中之剑为我华夏收复旧土,为我子孙后代开万世太平!

年少读三国演义时也追慕诸葛武侯七出祁山之举,并将前后出师表背滚瓜烂熟。

丞相一生都在践行,到底什么是‘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’!

章越敢说自己内心渴望丝毫不逊于朝堂上的官家。

可惜因军功拜为执政后,他便没有这个机会了,但他也不愿见数代人心血,因官家仓促之举而毁于一旦。

所以他不惜顶着骂名,失去圣眷,也要坚决地反对官家毕其功于一役的伐夏之举。

可惜这番心事,又有谁知。

身为中书参政,对他最要紧不是破国灭贼,而是民生社稷,百姓的福祉所在。

为人臣者,当谋一事则忠一事!

如今章越只好举着油灯,在这幅自己手绘陕西西夏地图前用笔勾勒,将心底计划自己伐夏之举,遥想一切全部都付于纸上。
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