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二十六章:徐贤的鼓励!(1 / 2)

作者:鲁班一号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未知

郑玄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言论,如同平静的湖面砸下了一块巨石,霎时间引起了惊涛骇浪。

其中国外的媒体只是略微提及,而韩国国内的媒体则以《朝·鲜日报》为主,带头批判郑玄危言耸听,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,从而给政府工作带来舆论压力。

“百年难遇的洪灾?简直滑稽!没有任何的科学数据能够佐证这位郑大室长的观点,至于气象专家?据本报记者探寻得知,所谓的气象专家不过是一位退休的教授,因为这样一位教授的话就大动干戈,这实在是荒谬!”《朝·鲜日报》。

“做为一名外交官员,郑玄应该谨言慎行,他所处的位置并非是个人,而是代表了我们大韩民国,他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,要知道他的话足以普通民众的不安,而实际上恰恰根本不会出现他所说的问题。”《东·亚日报》。

韩国三大报纸中的两家都出声谴责郑玄,而值得人注意的是,一向同气连枝的《中·央日报》却并未对此发表任何言论。

既不反驳,也没支持,而是又请来两位气象专家对所谓的百年洪灾进行结果预测,不过相比起之前那位退休专家的笃定,这两位显然措辞谨慎许多,说的都是莫须有的话,既不否认,但也没有对所谓的洪灾下定结论。

就这样,郑玄又一次在全国性的平面媒体中出现了,除开民·主党合作的《韩·民族日报》以及《京乡新闻》等报纸外,绝大多数的声音还是以批判为主。

对此,郑玄早有预料,所以并未在意。

就这样,一天的时间悄然过去。

暴雨仍在噼里啪啦的下个不停,而且没有半点休止的迹象。

当郑玄次日出门,发现公寓下方的过道上,积水都已经足足有小腿肚那么深了。

要知道他所居住的高档公寓排水系统都是非常好的,这里的积水都如此严重,可以想象首尔其他地区,尤其是京畿道和江原道等地,雨水的累积会有多严重。

而这还仅仅是第二天!

通过记忆,郑玄已经知道这场暴雨要足足下上一周左右,尽管后续几天雨势减小,可总体的叠加,已经足以酿成洪灾的规模,偏远地区的情况如今还没有通过报道回馈上来,但郑玄相信这个时候应该就有人在承受洪灾的前兆了。

第二天的暴雨并没有影响媒体上对于郑玄的抨击,在例行记者会上,有许多国内的报纸就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,不过郑玄的回应依旧是我行我素,再次强调了事情的严重性,同时重申政府必须把握时间,尽可能的安置群众。

这样的一意孤行后果就是围绕着郑玄的批判声更大了,甚至外交部长都在内部会议上点名批判了郑玄,并且严词警告如果再危言耸听,对方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从现有的位置上拿下来,即便是得罪民·主党。

第三天上午,雨势骤然下降,雨点的密度从暴雨变成了大雨,天空中的乌云也浅淡了许多,任谁看了,都会觉得这场下了三天的雨总算是要告一段落了。

“不知道郑玄有何感想?是否还坚持他的那番言论?通过地区报纸的反馈,此次强降雨只是给农田造成了微弱影响,极个别地区遭受轻微损失,所以,百年难遇的洪灾这种谬论不攻自破!”

“所谓的洪灾没有变成现实,这是非常值得欢庆的,不过在此之前我建议外交部门重点清查一下内部的官员,误导群众,肆意传播言论,这种官员已经不配待在外交部门了。”

“最称职的外交官?你确定他不是最爱多管闲事的外交官?从来没见到一个政治外交专业的人去对气象学发表言论,专业的东西,应该由专业人去做!”

如果说第二天的时候,许多媒体隐隐有些担心郑玄所说的成为现实,那么如今见雨势减小,媒体们便如同打了鸡血般更加肆无忌惮的攻击郑玄。

这一次,就连民·主党合作的媒体也不敢公然表态支持郑玄,而罗明成也打开电话,很是严肃的训了郑玄一通,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是一旦雨势彻底停了,那么他的这位新闻处室长也就彻底干到头了。

要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,郑玄这天晚上少有的失眠了,已经是凌晨的时间,他还一个人坐在客厅,通过落地窗观看首尔的夜景。

雨基本上要停了,洋洋洒洒只是一点点毛毛雨,郑玄坚信自己的记忆不会出错,可真到了这种时候,淡然如他也不禁觉得有些茫然。

“自己把一切押宝在前世的记忆上,是不是真的托大了?”郑玄如此反思着,正当郑玄心情焦躁之际,放置在茶几上的手机骤然响了起来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